北京大学未来技能学院最近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革命性的超薄柔性微电极阵列薄膜。这种薄膜经过一种类似“卷轴”的特殊绕卷拼装工艺,被制作成了一种名为“神经卷轴(Neuroscroll)”的神经探针。这标志着初次在国际上完成了对猕猴大脑全深度、高通量神经元活动的记载。该项效果已在《天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宣布。
神经探针是记载神经活动的关键技能,在脑科学研讨和脑机接口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北京大学研发的这种单根探针集成了高达1024个可同时记载的神经信号通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现在的高通道神经探针主要针对鼠等啮齿类动物的脑研讨,用于灵长类动物的研讨则难以完成整脑尺度的掩盖。而“神经卷轴”探针的长度可根据需求调理,适用于10毫米到90毫米的大脑尺寸,掩盖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乃至人类的大脑规模。即便在重复曲折变形后,这种探针仍能保持其完整性和功能性。
经过使用“神经卷轴”,研讨团队在猕猴大脑中完成了从表皮层到颅底的全深度掩盖,同时监测了超过700个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此外,该技能还在大鼠大脑中完成了长达两年的稳定神经记载。